读者欣赏.2014年08期PDF刊 古人也爱“空调房”
清乾隆八年(1743年),整个华北地区进入“烧烤”模式,“土石皆焦,桅顶流金,人多热死”。短短十几天,仅北京竟然热死了1万多人! 炎炎夏日,古人是怎么消暑的呢?暑气袭来,高士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深山寻找清凉世界—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”而...
诗画里的清凉世界
暑气袭来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像躲避瘟神一样寻找凉爽的地界去“避暑”。唐人王维在陕西终南山中建了竹里馆,并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独坐深林,不再苦夏,唯有弹琴长啸的快意。唐人姚合则在林木掩映的高楼...
古人也爱“空调房”
先秦时期避暑纳凉的“窟室” —贵族夏天的“娱乐空间” 和现代人一样,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是改造居室环境,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“空调房”来度过夏天。这样的房间,古人称为“夏房”。先秦时期的“窟室”、秦汉时期的“凉房”、皇家的“凉殿”...
士人纳凉,不掩隐逸风流
野服·道服 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咸是阮籍之侄,与阮籍并称为“大小阮”,《晋书》说他“任达不拘”,“妙解音律,善弹琵琶”。乐器阮咸(又称阮)是古琵琶的一种,就是因为阮咸善弹而得名。《消夏图》中榻上斜放的乐器即是此物,后人据此推断榻上...
热死人的夏天
南宋嘉定八年(1215年):“草木枯槁,百泉皆竭” 在气象学上,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℃作为高温的标准,如果多日持续35℃及以上高温,则称为“热浪”,属于气象灾害,古人称为“热灾”。 气象学家竺可桢有一种观点,认为在公元1900年以...
来自《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》的意外收获
中西交融的马国贤 一切还得从西洋画师马国贤说起。马国贤来自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,正是他第一次把西方的铜版画艺术引进到中国。马国贤是以画家的身份来中国的。进入清宫之后,出于传教的目的,马国贤第一次向康熙皇帝介绍了西方的铜版画。见惯中国山水画、...
歌尽桃花扇底风
怀袖雅物 相传最早的扇子叫作“五明扇”,是远古时期虞舜所制。晋人崔豹在《古今注》中记载,舜是为了“广开视听,求贤人以自辅,故作五明扇”。一柄扇子以张开的姿态,表明兼听不同的意见、渴求贤才、海纳百川、包容万物之意,这是扇子最初的意义。 随着时...
读者欣赏.2014年08期PDF刊 古人也爱“空调房”:等您坐沙发呢!